“大漳州”來了!
2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布消息,國務院和省政府正式批復同意對漳州市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同意撤銷縣級龍海市,設立漳州市龍海區;同意撤銷長泰縣,設立漳州市長泰區。
??漳州古城
這次行政區劃調整,使漳州市形成了“一城四區”的區域發展格局,一個“大漳州”的都市圈即將崛起,跨步邁入漳州城市發展的里程碑。
消息一出,漳州人民奔走相告、歡天喜地,在喜悅興奮的熱情逐漸降溫之后,人們也開始思考:
撤縣立區之后,“大漳州”的未來商業機遇在哪里?
01
破 局
中心城區輻射能力弱
擴容提質大勢所趨
在探究機遇之前,我們先要了解漳州為什么要撤縣立區?
撤縣立區,顧名思義,就是將龍海和長泰,從原來的縣級行政單位改設為市轄區。
自此,漳州市對這兩地的財務安排和人員機構調整擁有了更大的統籌能力。也就是說,今后漳州在考慮市區城鎮化發展的布局中,將會把龍海、長泰全面納入統籌規劃、管理范圍中。
??漳州江濱路段
其實,這條爆炸性新聞在坊間已經流傳多年。
早在2011年漳州兩會上,民革漳州市委就向大會提交了 《適時實施城區行政區劃拓展,推動漳州跨越式發展》的提案。提案分析說,漳州現有行政區劃格局已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力弱,漳州市中心城區僅有薌城、龍文兩區,經濟總量和空間規模過小,綜合實力偏弱,輻射能力不強,不足以帶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此后10年,雖然毗鄰的龍海市、長泰縣依托區位優勢發展迅速,與中心城區呈現組團連綿發展的態勢。然而因為漳州市中心城區面積長期沒有變化,發展空間不足、輻射帶動能力較弱、綜合承載能力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相對較低等問題日益凸顯。
并且,由于在行政區劃設置上,龍海市、長泰縣仍為縣級體制,阻隔了中心城區向東、向北拓展,限制了港口、腹地資源的有效整合,使得漳州市難以實現從濱江城市向濱海城市發展轉變,也使得閩西南協同發展、廈門灣一體發展、漳州市“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發展戰略的實現受到了一定影響。
于是,在今年的漳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1年,漳州要穩妥推進中心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提速東部新城、市區北部片區、西湖片區、南江濱片區開發建設,推動主城區跨江面海發展。
此外,在今年龍海、長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均出現了“深度融入漳州中心城區發展布局”等字眼。
無論對政府還是老百姓,“大漳州”概念深入人心,已然大勢所趨。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勢在必行。
02
集聚輻射效應增強
政策紅利助力行業起航
一紙文件,不過短短653個字,卻將漳州市轄區面積從398平方公里擴展為2417平方公里。行政區劃調后,大開大合的城市空間,讓新的機遇呈現在漳州這座古老的城市面前。
國土空間、產業空間如何布局?
民生項目、基礎設施如何完善?
商業機會、工作機會趨勢何在?
對政府部門、企業家和老百姓們,都是一個新課題、新挑戰,也為每一個人提供了大有可為的舞臺。
政府搭臺,產業唱戲。
隨著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為主要形態的增長動力源,進而帶動經濟總體效率提升,這是經濟規律。只有擁有相配套的產業,“大漳州”才能實至名歸。
漳州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將重點發展大石化、大健康、大裝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三新”產業。
再觀龍海、長泰,分別具有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和生態優勢,擁有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基礎條件和廣闊的工業發展空間,在融入漳州中心城區后,共享土地供應政策,將進一步優化增量、盤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壯大中心城市體量,有效拓展中心城區發展空間。
??漳州市市委書記邵玉龍在長泰新區溪東片區調研
龍海月港、長泰東溪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源頭,這次行政區劃調整,充分利用和發揮了龍海和長泰的海洋、岸線和港口優勢,使漳州市形成了通江達海、跨江發展的新格局。
在漳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上,向更高層次發展。龍海和長泰的臺企占到漳州全市四分之一以上,在區劃調整后,將發揮漳州獨特對臺優勢,打造海峽兩岸產業融合示范區,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向更寬領域發展。海上通道和臨港復合交通體系將更完善和暢通,海上貿易和陸地貿易之間的銜接功能將進一步強化,漳州將更好地融入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
“大漳州”的躍動需要“大動脈”。
當龍海、長泰從縣域成為中心城區之后,亟需依靠配套的基礎設施撐起一條健康活力的“大動脈”,通過互聯互通、高效快捷的城區交通網絡,增強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力。
為此,道路等級標準要進一步提高,交通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要進一步完善,對外交通輻射能力仍需增強,才能提升城市品質和運行效率。
這意味著,龍海、長泰兩地包括公路、水利、氣電、建筑、通訊等在內的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近期內即將乘勢而上,快馬加鞭。
??龍海市區路段
“大漳州”建設,于一座城市而言,是機遇、是格局;于普羅大眾而言,看“紅利”、察溫度。
顯而易見的,房地產及其上下游行業將直接享受到政策紅利。龍海、長泰兩地由漳州市統籌規劃之后,其發展“站位”比以往更高,城市名聲和品牌效應的顯著提升,吸引更多人才涌入漳州創新創業、安家落戶,房地產產業鏈在長期內都有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隨著城市體量的擴大和人口數量的增長,對漳州市城市管理和民生福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教育、養老等民生項目,都必然有著煥然一新的變化和提升。
同時,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漳州市也將推動對歷史文化保護與文化、旅游、體育、會展、夜間經濟等產業融合發展。讓生活在“大漳州”的老百姓,在每一個細微之處感受這座城市的溫暖。
作為未來漳州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大漳州”城市化戰略所釋放出的內需潛能將為零售業提供廣闊的市場。
隨著人口數量的增長、消費水平的提升和管理營銷的數字化升級,漳州居民在食品、衣著、娛樂等消費需求和方式上都將有一定程度的進化。
更多的商業機會涌進“大漳州”,“大漳州”的商業機會也將走出去。尤其是龍海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食品工業,在撤縣立區后也必然迎來更高規格的政策扶持和更高質量的發展良機。
罐頭、烘焙、飲料、休閑、海產品加工、速凍、肉制品、食用菌、茶葉、糧油等食品產業群,在數字化的驅動下,產品供應鏈更加優化,新銷售渠道再開拓,尤其在移動新零售渠道的深度布局,將讓漳州“中國食品名城”的名片更加亮眼。
??龍海市獲評“中國休閑食品名城”稱號
機遇從來只垂青有準備的人,機遇也容易在猶豫彷徨中錯失。
如今,在新的歷史機遇和經濟條件下,傳統縣域經濟發展模式,面臨著諸多掣肘和牽制,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提升輻射帶動能力,已成為全國各地大、中型城市的優質選項。
元年開啟,真正的“大漳州”時代已悄然而至。
選擇什么方向跟跑“大漳州”,才能保證不被這個時代撇下,是現在擺在每個漳州人眼前最重要的機遇。
??作者:我連網絡 季洪圖.
??來源:綜合福建日報、閩南日報、閩南網、漳州政府網相關報道、公報及政府公開規劃
??聲明:文/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并致歉!